返回首页

农民增收:后危机时代寻求突破

时间:2010-08-17 10:4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渗透的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仍能达到8.5%,承接这一势头,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14元,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渗透的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仍能达到8.5%,承接这一势头,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14元,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1.7个百分点。但是,在我国三大产业中,因农业生产对危机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后危机时代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艰巨,需寻求突破。

  多因素共致农民收入增速加快

  与去年同期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速在去年落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增速不仅加快了0.6个百分点,而且反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7个百分点。从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构成来看,多因素共致一季度农民收入增速加快。

  一是从“民工荒”到“用工荒”,加速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长。一季度,在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构成中,增长快的是工资性收入,达到16.3%,比上年同期大涨8.6个百分点。同时,其占现金收入的比重达42%,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是得益于近几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连续实施、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农业生产性投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6%,财产性收入增长15.6%,而去年同期增速仅为5.9%和9.8%。今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930.3亿元,增长12.8%。

  三是各项来自政府的补贴、养老金等支农政策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推进,保障了转移性收入的持续增收。一季度,尽管转移性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还是达到了13.8%。此外,“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等各项刺激农村消费措施的不断发力,使农村居民在进行消费得到优惠的同时也加快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后危机时代农民增收仍面临多重困境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都很及时有力,成功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都逐步企稳,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即全球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这一时期,我国农民增收仍面临多重困境。

  其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错综复杂的演变前景,金融危机的负面深层影响及各国刺激政策的潜在退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中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受此影响,企业效益的增长也存在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持续性。

  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对直接增加收入和刺激生产的效应正在逐步弱化,农民转移性收入增加压力较大。数据显示,近几年转移性收入同期相比虽然一直在增加,但从2009年以来增速已呈下降之势。

  其三,目前,国际农产品价格较低,随着进口量加大,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有一定拉低作用,而前期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农民增收的拉动效应趋降,加上北部雨雪、西南重旱等因素使粮食减产的可能性较大,这些都将制约今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进一步增长。

  其四,巴门尼德处世秘籍之十八--在创世时上帝已经完美地造出了人和所有其他生物,农村体制机制性弊端尚未有效解决,如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不完善等,阻碍了“三农”发展进程,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将形成约束。

  农民增收寻求后危机时代的突破

  面对农民增收难的严峻现实,近日,农业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做好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毋庸置疑,这一具有针对性的文件对于农民减负增收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只靠政策上的减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在后危机时代,政府应寻求突破,把增加农民收入和产业格局的调整相联系,把促进非农就业和加速城镇化步伐相联系,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解决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分隔线----------------------------
推荐内容